孤独而灿烂的瘦金体
- 编号:12093540 已浏览 次 [收藏]
- 所属分类:书画印石
- 编辑时间:2017-7-13 20:50
- 类别:求购
- 刊登地点:广州 > 芳村 > 白鹤洞
- 联系人:yigerendelk
- 电话:13710377030
- 联系地址:越秀区先烈中路85号浙江大厦2楼
- 信息描述:藏品服务范围:1:精品陶瓷:古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2:古代玉器:古玉,明清和田玉.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3:名家字画: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
广州信昶银行业艺术品提供的业务种类:
1、艺术品信贷物审核:通过艺术品信贷审核的物品可以在中心合作的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贷款利率根据银行基本利率走动。
2、艺术品保险评估:通过艺术品保险评估的物品可以在中心合作的保险公司或金融机构受理艺术品保险服务。
3、艺术品理财:通过艺术品审核中心审核的物品可以在中心合作的拍卖公司或艺术品投资机构交易或寄售。
4、艺术品遗产管理:通过艺术品审核中心审核的物品藏家可以委托我们办理艺术品遗产受理业务。
我这里是信昶银行业艺术品抵押贷款,您有收藏古董艺术品。如果你需要艺术品抵押贷款或其它艺术品金融服务可以联系李经理:13710377030。
?
瘦金体的发展与传承
自徽宗创瘦金体至今九百年,却不像二王、颜体如此盛行,大概因以下几点:
首先,瘦金体是一代君皇的御体。且不说当时徽宗练字,写完的草稿都是要被烧毁不留痕迹的,一般人又岂敢随便效仿。至宋亡元承之时,汉人社会地位低下,连名臣文天祥的墨迹都没人公开来收藏,何况徽宗的御笔。到了明代,受一些政治家言论导向,徽宗的书画也不被追捧,据说一个明朝的皇帝在早朝时当着众臣称赞了几句宋徽宗的画作水平甚高,下朝之后便马上有人纳谏。可见元明之际,人们对瘦金体的看法都是停留在因人废字,成王败寇的阶段。到了清代,上至朝廷下至文人大概也躲不开这一套政治范畴。直到清末民初,才有人开始重视欣赏和练习瘦金体,但也是浅尝辄止,并未有深入的探究,更勿论普及了。
-